第266章 削藩-《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你封土上有百姓五百户,你就能收这五百户人的农税;

    若你有本事,从周遭郡国再哄五百户人家到你的封国落户,那你就可以收这五百加五百——总共一千户人家的税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如吴王刘濞,居然在荆吴沼池之地,形成了犹如后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般的人口虹吸效应,短短三十多年,就将本国人口翻了几十倍不止!

    真要有这个本事,长安朝堂也不管你——真能把人口涨到千儿八百万,那你就收千儿八百万户人家的税,完全没问题。

    而彻侯封国,却是有固定的食邑户数的。

    你是个万户侯,那你就只能收这一万户人家的税;

    哪怕你的彻侯封国,从开始的一万户涨到两万户、三万户——乃至十万户,你也依旧只能收这一万户人家的税。

    注意,是‘这一万户’,而非任意一万户。

    你还不能换!

    一开始是这一万户人家,那就得世世代代都收这一万户人家的税!

    如果运气不好,有哪户人家绝后了,那不好意思,你的食邑减一。

    除非天子专门颁诏给你补,否则,你就只能对治下‘子民’好一些的同时,祈祷这些个子民能子孙万代,传延不绝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背景下——在长安朝堂自吴楚之乱平定之后,不遗余力的压制诸侯王。剥夺诸侯王行政任命权,兵马调动权、拥有权的前提下,毫不夸张地说:农税收取权,几乎成为了诸侯王唯一有别于彻侯的特权。

    如果连这个权利也被剥夺,那汉家的诸侯王,真就要变成封国大一点,且没有固定食邑户数的彻侯了。

    如果可以,刘荣当然也希望能达到这个结果。

    但凡事,都有个过程。

    如今汉家,也确实还有保留分封制、保留部分宗亲诸侯国自主权的政治必要性。

    中央集权固然好;

    但正如先孝景皇帝天子启,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所言:一切,皆当以'稳'为第一要务。

    为了个'稳'字,你甚至可以暂时性的'错';

    但绝对不能出于任何原因——哪怕是为了'对',而破坏'稳'。

    言归正传。

    时至今日,吴楚之乱平定已经过去了三年,武装叛乱、武力镇压,以及战争所带来的惊惧,已经逐渐消散于天下人——尤其是关东宗亲诸侯心中。

    而现如今,长安朝堂与关东宗亲诸侯的关系,便大致是:长安朝堂能采取的削藩措施,基本上都采取了,剩下的,都得等时间来结出果实;

    而对关东宗亲诸侯而言,或有不服者,或有不甘者。

    但绝大多数宗亲诸侯都清楚:能镇压吴楚七国之乱的长安朝堂,一定能镇压未来的任何一场宗亲诸侯叛乱。

    而且只会平定的更快、更轻松。

    所以,出于'识时务者为俊杰'的考虑,绝大多数宗亲诸侯,其实都想做点什么,来想长安朝堂——主要是天子表明自己的忠臣。

    只是效忠归效忠,毕竟都是王公贵族,又基本都是天子的宗亲长辈;

    真让他们跪舔,他们也舍不下脸皮。

    更何况吴楚之乱后,朝堂已经削夺了诸侯王许多权力,大家伙一边担心长安朝堂顶上自己的同时,暗下其实也有不少牢骚。

    虽然不敢把牢骚发出来,但让他们真让出什么利益,他们也大都不怎么乐意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背景下,一个看似脱裤子放屁,实则却既能巩固诸侯王法统,又能增强长安中央对诸侯王的监管、掌控——与此同时,又并不会对已经很惨的宗亲诸侯,再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的做法,显然也能成为关东宗亲诸侯,向长安朝堂、向天子效忠的不二良策。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